
人們的飲食習慣,各有不同。有時候,也有共同的喜愛。就說盛夏來臨,邁入農貿市場菜攤前,或進入超市,各種蔬菜琳瑯滿目,紫色茄子,綠色蕹萊、豆角,應有盡有。不過,我最近在蔬菜批發市場發現絲瓜、東瓜、苦瓜,特別受顧客歡迎。
那天,我看到一位穿藍色外衣,賣絲瓜的中年大嫂,站在紅色四輪車前,手拿著一桿秤,被買絲瓜的人圍得水泄不通。旁邊一位年輕人用白關話大聲吆喝:“各位朋友請注意,這里是全省、全國都出了名的本地白關絲瓜,我們的一位副市長親自在網絡上做過直播帶貨宣傳……”他的話音未落,更多男男女女擠進賣貨圈,仿佛要把四輪車抬起來,不到半小時,千把斤絲瓜就搶購一空。我看到,賣絲瓜大嫂裝錢的黃色塑料袋鼓鼓囊囊。其實,在株百超市,也能買到白關絲瓜。我老家的絲瓜,雖稱不上白關國家地理標志性絲瓜,也一直是許多人的最愛。記得小時候,大熱天星期日或上山砍柴、或玩耍回家,母親會在飯桌上,放上一碗甜美的絲瓜讓我當茶喝,咕咚咕咚,幾口就喝完,舒服極了。難怪有人說:“絲瓜香脆味甘甜,有益強身口感鮮。瓜露美容醫腹痛,皮膚疹癢保安全”。
一次,我在河西四橋下農貿市場,眼前出現兩位穿著白襯衣賣冬瓜大叔。大約在方圓20多平方米的空地上,堆滿了綠色冬瓜。一位用公平秤稱著切成了一節一節的冬瓜,一位收現金或掃碼付款。在那兒買冬瓜的人多,將一塊堅著寫有紅字的標牌,擠倒了。我定睛一看,木牌上寫著四句話:“夏日炎炎胃火強,冬瓜去暑是良方。性寒解熱清浮腫,利尿消炎保健康。”這不就是一首詠冬瓜的好詩嗎?我想,在這樣洋溢詩情的地方,難怪大叔的一大堆冬瓜,不到一個小時就賣得精光。
早兩天,工作生活在美國的女兒,打電話告訴我,到了夏天很想吃家鄉的瓜菜,尤其是苦瓜。我問這是為什么?她說:“這里的菜雖品種多,但吃起來根本沒有家鄉菜蔬的味道!小時候,我和姐姐幫媽媽,曾搭起一個苦瓜棚。當時,用力往土里錘木樁、撐竹枝,簡直像搭起了一堵墻。那一年,苦瓜結得特別多,送了不少給鄰居。苦瓜吃起來清涼可口有余味。記得中學時,女兒讀過寫苦瓜的一首詩:掌葉如星翠綠奢,青藤浪漫綻黃花。瓜生瘤突融佳趣,苦盡甘來眾口夸。”我說:“看來你與苦瓜有別樣的情懷”。據了解,食苦瓜,有一定醫用價值。現在,它確實是夏天膾炙人口的美食。
有人說,同樣一種蔬菜,過去用來填飽肚子,吃得生抱怨;現在作為綠色食品,卻吃得滿是感激。炎炎盛夏,你吃上冬瓜燜排骨、苦瓜炒腸子,再加一份絲瓜,該是多么爽。
責編:周媛
初審:王珈 二審:唐劍華 終審:易湘鋒
下載APP
分享到